贫贱非辱,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;富贵非荣,富贵而利济於世者为荣。
富不肯读书,贵不肯积德,错过可惜也;少不肯事长,愚不肯亲贤,不祥莫大焉 。
富贵易生祸端,必忠厚谦恭,才无大患 ;衣禄原有定数,必节俭简省,乃可久延 。
富家惯习骄奢,最难教子。寒士欲谋生活,还是读书。
大丈夫处事,论是非不论祸福。士君子立言,贵平正尤贵精详。
桃实之肉暴於外,不自吝惜,人得取而食之。食之而种其核,犹饶生气焉。此可见积善者有馀庆也 ;栗实之肉秘於内,深自防护,人乃破而食之。食之而弃其壳,绝无生理矣。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。
何谓享福之人?能读书者便是。何谓创家之人?能教子者便是。
积善之家必有馀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,可知积善以遗子孙,其谋甚远也 ;贤而多财则损其志,愚蠢而多财则益其过,可知积财以遗子孙,其害无穷也。
见人行善,多方赞成。见人过举,多方提醒,此长者待人之道也。
闻人誉言,加意奋勉,闻人谤语,加意警惕,此君子修己之功也。
敬他人,即是敬自己。靠自己,胜於靠他人 。
教弟子於幼时,便应有正大光明气象。
教小儿宜严,严气足以平躁气。待小人宜敬,敬心可以化邪心。
气性不和平,则文章事功,俱无足取;语言多矫饰,则人品心术,尽属可疑。
清贫,乃读书人顺境。节俭,即种田人丰年。
孝子忠臣,是天地正气所锺,鬼神亦为之呵护。
知过能改,便是圣人之徒。恶恶太严,终为君子之病。
种田人,改习廛市生涯,定为败路。读书人,甘与衙门词讼,便入下流。
粗粝能甘,必是有为之士。纷华不染,方称杰出之人。
世之言乐者,但曰读书乐、田家乐,可知务本业者,其境常安;古之言忧者,必曰天下忧、廊庙忧,可知当大任者,其心良苦。
士必以诗书为性命,人须从孝悌立根基。
数虽有定,而君子但求其理,理既得,数亦难违;变固宜防,而君子但守其常,常无失,变 亦能御。
身不饥寒,天未尝负我;学无长进,我何以对天?
为学不外静敬二字。教人先去骄惰二字。
评论